
制图 :阎天雷

形态各异的雅丹地貌 。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李牧鸣摄
巴里坤海子沿遗址挖掘现场。习通源供图
雄性天山哈密翼龙头骨 。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李牧鸣摄
新华社北京10月18日电(记者李牧鸣)10月18日,走笔哈密《新华每日电讯》刊载题为《走笔哈密》的报道 。
上次去新疆,走笔哈密还是走笔哈密三角洲pc科技卡网本世纪初,残存的走笔哈密记忆只有火焰山前的骆驼,葡萄沟的走笔哈密坎儿井 ,还有大巴扎的走笔哈密羊肉串……此去经年,归来早不是走笔哈密少年 。
8月下旬,走笔哈密记者随北京自然博物馆志愿者科考团队,走笔哈密在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老师带领下 ,走笔哈密一周内行及哈密市辖一区两县 ,走笔哈密行程近千公里,走笔哈密“经历”夏、秋、冬三季 。虽仍属走马观花,但专家们一路护航解读,有幸窥见藏在哈密瓜 、哈密杏背后更为神秘 、厚重又婀娜的哈密。
哈密古称西漠(西膜),汉称伊吾或伊吾卢 ,明代以后才称哈密 。这里是丝绸之路进入新疆的第一站,素有“西域襟喉,中华拱卫”之称。文化交融的影子在丝路映照两千多年间延绵不绝